大连市第十一中学的心理教师在体育馆给学生上心理团体辅导课。 新华社发
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心。
(相关资料图)
近日,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配齐心理健康教师,高校按师生按比例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且每校至少配备2名。中小学每校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对于心理健康课,今年3月,广东省教育厅发布的《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版)》提到,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中统筹安排,每两周至少安排1课时。
A
心理健康课
普通高校 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原则上应设置2个学分
据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逐步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社会性难题。我国同样也不例外,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已逐渐从成人、职业群体扩展延伸至大中小学生群体,并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全社会的共识。
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相关课程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行动计划》的主要任务之一。具体措施包括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相关课程。文件要求,中小学校要结合相关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按规定开足思想政治课“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模块学时。高等职业学校按规定将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列为公共基础必修或限定选修课。
普通高校要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原则上应设置2个学分(32学时以上),有条件的高校可开设更多样、更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选修课。
编写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读本
举办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高校要按规定开设适合成人特点的心理健康课程。托幼机构应遵循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创设活动场景,培养积极心理品质。
教育部将组织编写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读本,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向家长、校长、班主任和辅导员等群体提供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操作指南等心理健康“服务包”。
B
心理健康监测
组建国家级学生心理健康监测专业机构
在加强心理健康监测方面,《行动计划》明确,组建面向大中小学的国家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监测专业机构。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每年监测心理健康
将组织研制符合中国儿童青少年特点的心理健康测评工具,规范量表选用、监测实施和结果运用。依托有关单位组建面向大中小学的国家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监测专业机构,构建完整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监测体系,加强数据分析、案例研究,强化风险预判和条件保障。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将每年监测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监测工作。
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
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县级教育部门要组织区域内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测评,用好开学重要时段,每学年面向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等学生至少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指导学校科学规范运用测评结果,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
高校每年应在新生入校后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测评,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合理增加测评频次和范围,科学分析、合理应用测评结果,分类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建立健全测评数据安全保护机制,防止信息泄露。
建设区域性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中心
县级教育部门要依托有关单位建设区域性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中心,规范心理咨询辅导服务,定期面向区域内中小学提供业务指导、技能培训。中小学校要加强心理辅导室建设,开展预警和干预工作。
鼓励高中、高校班级探索设置心理委员。高校要强化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学校—院系—班级—宿舍/个人”预警网络,辅导员、班主任定期走访学生宿舍,院系定期研判学生心理状况。重点关注面临学业就业压力、经济困难、情感危机、家庭变故、校园欺凌等风险因素以及校外实习、社会实践等学习生活环境变化的学生。
C
心理健康教师
支持高校辅导员 攻读心理学等硕士学位
高校按比例配专职心理老师
《行动计划》要求学校配齐心理健康教师。高校每校至少配备2名。
中小学每校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鼓励配备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研制度,县级教研机构配备心理教研员。
为加强心理人才的队伍建设,《行动计划》要求加强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工作等相关学科专业和心理学类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支持高校辅导员攻读心理学、社会工作等相关学科专业硕士学位,适当增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心理学相关专业名额。
心理教师职称
可单独评审
要畅通教师发展渠道。组织研制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形成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称制度相互衔接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体系。
比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称评审可纳入思政、德育教师系列或单独评审。面向中小学校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高校辅导员、研究生导师等开展个体心理发展、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全覆盖培训,定期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进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资源开发和培训,提升教师发现并有效处置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纳入学校改革规划
为保障各项措施的施行,《行动计划》指出,要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纳入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纳入学校改革发展整体规划,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和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作为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领导班子年度考核重要内容。
成立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同时各地要加大统筹力度,优化支出结构,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经费保障。学校应将所需经费纳入预算,满足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需要。
采写:南都记者 宋凌燕